新闻动态
返回
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:优势颇多,难题仍存
2016/11/03

尽管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迎来了大幅增长,但不可否认,骗补风波、补贴政策漏洞等一系列问题,都证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。在此背景下,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兴起则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解决方法。


目前,诸多企业都展开了对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务的探索,例如上汽集团旗下e享天开品牌已与上海国际汽车城旗下的电动车租赁公司EVCARD品牌整合;首汽集团向奇瑞汽车订购了1万辆新能源汽车,打造互联网分时租赁出行平台Gofun;北汽新能源还与Uber合作推动分时租赁。同时,仍有大批的企业正积极投入这个行业。


共同的模式是,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共享平台,使用新能源汽车分享租赁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附近网点,租用停在该网点的新能源汽车自驾到目的地附近的网点还车,然后根据个人用车需求按小时甚至分钟来付费。


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调查显示,中国市场未来五年内汽车共享的年增长率甚至会达到80%,理由是中国大城市的交通状况更加拥堵,且持有驾照人数比民用车辆数量多出1.4亿,因此汽车共享在中国的需求量理论上会比其他国家更高。


那么,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能否在共享经济及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中如愿“起飞”?


优势颇多


首先,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最显著的优势就是高效、环保。


有统计显示,目前一辆车一天约1.5个小时在行驶,其余的20小时至23个小时停在车位上,而分时租赁可以让一辆车在路上跑6个小时到9个小时,使得用车效率得到极大提升,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拥堵。


而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环保的代名词,在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情境下,更多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出行,同时也不必人人都拥有一辆车,对节能环保,减少碳排放和汽车尾气污染意义重大。


1.jpg


其次,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更加便捷。


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还处于初级阶段,而未来出行的理想状态,应该是需要出行就有车用,不想用车也立马就能“摆脱”车——类似于现在的打车服务,只不过是不带司机的打车。


就像现在风靡的摩拜单车,打开手机就可以查看附近的可用车辆,使用之后停在附近符合条件的位置就可以。而一旦达到理想状态,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无疑十分便捷。


第三,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。


实际上,“骗补风波”后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诸多硬伤都已被揭露,充电设施不足、靠补贴及号牌强行拉动增长、二手新能源车残值低、技术发展不成熟等问题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拦路虎。


一名汽车经销商曾表示,“新能源汽车销售并没有产销数字显示的那样可观,特别是随着政策的逐步收紧,以及安全性及充电问题的掣肘,新能源汽车行业或将迎来“寒冬”,而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,包括分时租赁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延伸业务正在形成新的市场,目前正是新能源汽车经销商转型的初期阶段。”


的确,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可以更加容易地推广新能源汽车,用户不需要花费大额的资产去购买新能源汽车,也不必去考虑二手新能源车的残值问题。而许多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公司都开始自主或合作建立充电桩,也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的充电桩安装难问题。这对于整个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。


新能源车分时租赁的种种优势毋庸置疑,但在我国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,部分难题仍待解决。


难题仍存


首先,分时租赁最大的桎梏就是运营成本过高。


相比于摩拜单车,新能源汽车的共享无疑需要更高的成本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初期投资金额较大,需要与大规模建造充电设施和车桩位设施、道路辅助资源投入、二手车回收等其他配套设施充分联动,短时间内很难有较高回报率。


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面临着盈利难题。微租车创始人兼CEO杨洋曾表示,“分时租赁本身肯定是不挣钱的,但是衍生出来的增值服务很挣钱。比如在车身上进行合作酒店的logo露出,比如免税店,景区的合作等。”无疑,关于这一重资产业务如何盈利仍需要更深层次地探索。


其次,目前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相比于出租车价格优势并不明显。


如果仅仅具备环保、高效等优势,却在价格上高于出租车,那么新能源车分时租赁能迅速发展起来吗?答案应当是很难。


从外部环境上看,各发达国家主要城市搭乘传统出租车出行的费用大约是分时租赁的2到3倍,高价格为孕育分时租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,而国内出租车价格较低对汽车共享起到一定制约作用。


北京作为我国出租车收费最高的城市之一,相同里程下出租车费用不足巴黎和纽约的一半,预计20公里以上才会体现出分时租赁的竞争优势,这导致受价格导向的消费者没有足够的租车动力,而较低的定价也让分时租赁运营企业难以获利。


第三,普及程度还不够。


目前,大多新能源车分时租赁运营企业规模都较小,由此导致的网点分散,使得用户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该种情境的租车共识。


北京市从事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车辆已接近8,000辆,年底有望突破1万辆。尽管如此,汽车数量有限导致每家企业的规模都较小,布局网点混乱且分散,使用户体验无法实现真正的共享。


此外,新能源车分时租赁商们也像传统租车方一样,担心车辆被故意损坏、遗失、被盗等。之前的报道中,还出现过拿分时租赁新能源车“拉黑活”的现象。运营牌照少、停车位稀缺等问题也制约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的发展。


总体而言,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仍存在诸多难题,但不可否认其具备很多符合汽车出行行业发展趋势的优势,而随着这一产业逐步形成规模,以及业内对其模式的探索更加深入,多数难题也将逐渐迎刃而解。


如果说,在风口上一头猪都能飞起来,那么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风口的风无疑更大,也使得其更有“起飞”的可能。


来源:电动邦